安化黑茶铺就脱贫路带领安化县人们致富
这里是我国紧压茶的发祥地,第一片黑砖茶、第一片茯砖茶、第一片花砖茶、第一个专事黑茶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湖南华莱均诞生在这里;这里也是我国边销茶、民族茶的摇篮,因指令性计划的约束,安化黑茶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如今,随着黑茶消费群体的不断扩大,安化黑茶走进大市场,其内在与外在的比较优势迅速凸显,实现连续14年的高速增长,全县茶园面积发展到31万亩,茶叶企业150家,茶叶加工量6.5万吨,综合产值125亿元。因为黑茶,从这里出去打工的人们陆续回乡从事黑茶种植及关联产业,黑茶产业帮助5万余人实现脱贫,这里的人们正在依靠黑茶产业摆脱贫困走向富裕。
建立起从茶园到茶杯的标准体系,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湖南省安化县是集山区、库区和革命老区于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试点县。安化黑茶因产于此而得名。
“黑茶是六大茶系之一,也是中国的特有茶类,自晚唐五代时期开始,安化已有产‘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的记载,是茶马古道的重要起点之一,其‘百两茶’‘千两茶’闻名海内外。”安化县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蒋跃登说,近十年来,安化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把做强黑茶产业作为全县的重点特色产业来培育,抢抓市场机遇,安化黑茶产业迅速复兴和发展,五年位居全国重点产茶县前四强,是中国生态产茶第一县、黑茶产量第一县、科技创新第一县、茶叶税收第一县。安化黑茶产业对县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扶贫贡献巨大。其中湖南华莱作为安化黑茶唯一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其产量、产值占据了安化黑茶的半壁江山,税收占全县茶业税收的70%。
茶产业是一种很特殊的产业,它是唯一能够有效平衡发展、环保、致富、健康与未来的传统新型产业。走进安化,这里处处山奇、水碧、洞幽、林茂、茶丰。茶树“山崖水畔,不种自生”。
“安化黑茶在全国茶行业中异军突起,关键是制定了安化黑茶从茶园到茶杯的标准体系。”蒋跃登说,目前安化黑茶共有13个省级地方标准、8个国家标准,严格按标准及相关政策要求组织生产,如在原料上坚持选用云台大叶、槠叶齐等适制品种,严格按级评价收购。
“把好产业做好,让安化黑茶成为产业扶贫的支撑。”安化县县长肖义说,安化抓住健康产业发展的机遇,加强科技攻关,抓传统产品的药理性、功能性基础研究,研发了以茶为原料的医药、保健、化妆、功能食品等,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目前,安化县建立了全国首个国家级黑茶产品监督检验机构及湖南黑茶质量检测与产业技术服务平台,使黑茶产品的质量把控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出台系列品牌培育、保护措施,积极引导企业诚信经营,促进行业自律;同时采取“安化黑茶”抱团发展方式,实现“安化黑茶”公共品牌与众多企业自有品牌的互补发展、互动多赢。
在安化县委、县政府和当地企业合力培育下,安化黑茶已经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安化黑茶”商标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安化“千两茶”和“茯砖茶”双双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16年,湖南农业大学刘仲华教授领衔的《黑茶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是中国茶业界获得的最高荣誉;2016年安化黑茶累计申请国家专利260项,其中发明专利40项。
一户农户种植一亩茶园就能基本实现脱贫,两亩茶园就能完全实现脱贫
“黑茶产业的发展加快了精准扶贫的步伐。”安化县委书记熊哲文说,安化是黑茶生产大县,黑茶产业在省、市各级领导和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逐步成长为县域内规模最大、品牌最响、综合效益最高、带动能力最强、从业人员最多、成长性最好的富民主导产业,挑起了精准扶贫的大梁。
据估算,每户茶农种植一亩茶园,每年能获得6000余元的收入,除去2000余元的生产成本,每亩效益达4000元以上,高山茶、山头茶的效益更高,能达到每亩8000元到1.5万元不等。一户农户建设一亩茶园就能基本实现脱贫,建设两亩茶园就能完全实现脱贫。近年,贫困农户仅因茶增收就达人均1800多元。通过发展黑茶产业,引导人们从事黑茶生产与加工制作,安化县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路。
“黑茶产业的大力发展,铺就了安化精准扶贫之路,帮助越来越多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安化县副县长李德辉说,为整合资源,近3年来,50家以上的安化黑茶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共筹资两亿多元,解决了近10万贫困人口的发展难题。2014年,安化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15.8万多人。
“安化黑茶是一个有较强带动能力的产业。”肖义说,在发展安化黑茶产业的同时,还促进了包装、物流、旅游、设计、广告等关联产业的发展。以包装产业为例,安化黑茶产品包装,特别是花卷茶的制作当中,需要使用大量竹篾,大大促进了竹农增收,几近销声匿迹的篾匠,又成了争相聘请的“香饽饽”。同时,很多安化黑茶企业发展壮大后,又拿出大量资金反哺农业、反哺贫困农民,积极改善当地基础设施条件,搭桥修路,捐助贫困学生,资助重病患者、孤寡老人。
“新的一年,安化茶产业将继续推进茶园基地建设、不断转型升级、加强品牌价值培育,力争实现茶叶加工量7.5万吨、综合产值150亿元的目标。”熊哲文说。下一步安化将加速茶叶企业的升级改造,加快行业优势资源整合,整体推进茶企清洁化、标准化生产,鼓励以实力强、管理优的茶企为主导优化组合。依靠推进绿色有机茶园基地建设,开展产业扶贫,通过资金奖补、技术指导等方式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自建、合建、企业助建茶园基地。支持企业和种茶大户开展茶园基地良好农业规范、绿色、有机等认证,逐步建立茶园登记发证和茶产品质量追溯制度。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
龙头企业产业扶贫初见成效,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茶农卖茶难,而且让茶农在种茶、采茶、制茶等环节上实现增收
“安化黑茶是一个能稳定就业的产业。”专事黑茶种植、生产、销售、服务及黑茶文化传播于一体的湖南华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社强说,安化茶园基地建设基本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式农业”。由公司定点负责收购鲜叶,从根本上解决了茶农卖茶难的问题,茶农在茶园种植、培管上实现第一次就业。鲜叶的采摘、黑毛茶初制加工均由茶农主导完成,每天采摘鲜叶的工资70元到120元不等,黑毛茶的加工增值也达6-8元/公斤,这类生产活动为茶农提供了大量第二次就业机会。同时,农闲期间,农民又可以到茶叶企业从事制茶、包装、拣梗、销售等工作,茶农实现第三次就业。这样一来,基本上保证了茶农全年能创收。
在政策和市场的推动下,大量的资金投向毛茶生产、标准化加工线改造、产业链延伸、新兴业态打造等新领域,包装、物流、仓储、旅游服务等涉茶产业项目不断增多,茶企在基础建设、设备更新和技术研发等方面加大了投入,清洁化、标准化生产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同时坚守茶叶生产不落地、杜绝添加剂等标准化生产底线。
走进华莱公司在冷市镇的黑茶产业园,现代化的黑茶加工厂里正在生产不同种类的黑茶产品。42岁的质检员夏小兰原来是安化县冷市镇文昌村十三组村民,因为丈夫患病去世,留下两个未成年的儿子、80岁的父亲和信用社里8万元的贷款,正当夏小兰一筹莫展时,华莱黑茶产业园在家门口的冷市镇建成,她应聘到质检员的工作,每月有了固定的2400元工资,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全家的生活因为黑茶产业慢慢地缓了过来。
至目前为止,华莱公司建设了3万亩有机黑茶种植基地、中国安化黑茶种苗繁育中心,GMP深加工生产车间、叶子茶厂、水龙茶园等多个黑茶种植基地,年生产销售黑茶3.8万吨,累计反哺社会各项捐款近亿元,年上缴国家利税9000万元,2011年以来累计纳税3亿多元。安置当地农村劳动力超过3500余人,相关产业链就业人数达9万人以上,其中贫困户2.32万人。
老字号黑茶龙头企业湖南白沙溪茶厂积极开展绿色精准扶贫。公司在原有6000亩高标准有机无公害茶园的基础上,以每年新建2000亩标准茶园的增速,力争在3年内达到1.2万亩的优质茶园规模,有效地带动贫困农户种茶并壮大茶园种植队伍。
“完善产业链条,促进贫困农户就业。”副总经理王双如说,采取“公司(龙头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组织模式运作,公司与协会和农户签订合作协议,由协会和初制厂按照协议保护价收购合格鲜叶并及时进行初加工,相应地带动篾篓业、棕业、种茶业等农产业的发展,很好地促进当地贫困农户的就业。
目前,白沙溪茶厂合作经营的5200亩茶园和新建茶园,带动农户种植茶叶两万亩,带动茶叶种植专业户4000户,其中已参社贫困农户426户,带动贫困户1000户。
“黑茶产业的发展极大地带动了种茶贫困户的积极性。”王双如说,以白沙溪钧泽源有机生态茶园基地为例,基地所在小淹镇陶澍村共有农户567户、2816人,其中贫困户131户。
“把安化黑茶产业打造成为千亿湘茶产业的引擎,使安化黑茶成为实施精准扶贫的中坚力量。”熊哲文说,伴随着黑茶产业的崛起,安化县立足自身资源和优势,把丰富的茶叶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结合起来,倡导“绿色加工、品牌营销、普适消费、健康饮用”的产业发展模式,着力打造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与茶文化传播于一体的规模化茶产业体系,努力朝着茶园面积40万亩、年产量10万吨、综合产值300亿元以上、年税收10亿元的目标迈进。